Traditional Medicine Inheritance

打击食品等侵权假冒行为更精准和严厉,将从这几方面展开

 时间:2019/5/16 人气:1630

食品是每个人都必须吃的快消品,市场空间巨大。但在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一些食品企业干起了假冒他人品牌、掺杂使假的勾当,所生产的假冒伪劣问题食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健康,还侵害了其他企业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公平秩序。对此种种恶劣行径,我国政府加大了打击力度,有效震慑了食品领域的违法犯罪分子!



白酒

2019年5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最高人民法院、海关总署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营商环境新进展报告(2018)》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018年,我国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食品领域,开展了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打击食品药品农资环境犯罪“百日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有效提升了食品安全、保障了消费者利益。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国计划从提高精准打击能力、提高违法成本等方面,持续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食品行业眼认为,食品企业应主动拒绝假冒伪劣行为,积极生产高品质食品,创建和培育自己的品牌。只有这样,食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稳健前行。
2018年,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全国行政机关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21.5万件,其中,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7.7万件、商标违法案件3.1万件、侵权盗版案件2500余件,海关查扣进出境侵权货物4.72万批、2480万件。去年,公安机关破获侵权假冒案件1.9万余件;检察机关批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306件5627人;全国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近32万件,同比上升41.6%。
2018年,在打击食品等领域的侵权假冒行为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开展重点领域整治。假冒伪劣食品是重点整治对象。有关部门在农村地区开展了农作物种子质量年专项行动,以及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2.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商标法》率先规定惩罚性赔偿,将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最高赔偿额提高到了5倍。
3.强化司法保护。公安机关组织开展打击食品药品农资环境犯罪“百日行动”等系列专项行动。高检院在全国开展“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
截止2018年12月底,陕西公安机关共立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犯罪案件35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1人,刑拘207人,逮捕119人,起诉101人,捣毁仓储窝点37个,涉案价值2.3亿元。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侵权假冒犯罪169件314人,其中制售伪劣产品犯罪132件245人,侵犯知识产权罪37件69人;共起诉涉嫌侵权假冒犯罪219件372人,其中制售伪劣产品罪171件299人,侵犯知识产权罪48件73人。
4.推进跨区域执法协作。13个省市联合开展电商打假“云剑联盟”行动,共破获侵权假冒案件158起,捣毁生产窝点89个,仓储窝点11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13名,涉案总价值约20多亿元。
5.实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60多个部门对市场主体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问题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6.创新执法监管措施。公安部研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情报研判平台”和“食药环假犯罪侦查办案平台”。市场监管系统实行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一支队伍管执法。
为了进一步打击假冒侵权行为,我国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商品、重点市场治理。今年年初,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假冒伪劣食品就是重点整治对象,与食品、食用农产品整治相关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以食品、小家电等日用消费品为重点,加强对农村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等假冒伪劣高发多发区域的监管。
2)加强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依法查处商标侵权、傍名牌及冒用、伪造地理标志等违法行为。
3)从生产源头、流通渠道、消费终端入手,全面治理农村“山寨食品”。加强对食品产业集中地区、农村集贸市场、小作坊、小商铺以及获得认证企业和认证食品的监管,重点检查食品名称、包装、标识、商标等相同或近似的食品,督促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食品商标保护,严厉查处市场混淆、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违法生产经营者以及为其提供商标、广告、认证、包装等服务的经营者,依法进行全链条查处。加大对标签标识声称具有特定成分、含量等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必要时开展监督抽检。
4)加大医疗、药品、食品、保健食品、金融投资等领域广告监管力度。制定出台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的审查标准和程序。
2.加大处罚力度,强化刑事打击与司法保护,推动信息公开与联合惩戒,大幅提升违法成本,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
3.开展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联合打假,加大对制假源头、重复侵权、恶意侵权查处力度。
4.加强统筹谋划,坚持社会共治的原则,持续强化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工作。
5.创新监管方法,加快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6.加快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提高线索发现、追踪溯源和精准打击能力。
7.严厉打击知识产权领域的跨境犯罪行为。建立和完善多双边执法协作机制,加强线索通报和案件协查,加强统筹协调和信息反馈,共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行为。
 
食品行业眼发现,在去年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基础上,今年以来,我国继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湖北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在咸宁市现场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依法销毁了湖北省级及武汉、咸宁、黄冈等地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包括假冒波尔多地区葡萄酒5万余瓶,假冒芝华士、威士忌等洋酒5000多瓶。
2019年4月26日,陕西省开展集中销毁侵权假冒商品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展示陕西省打假治劣成果,彰显打击侵权假冒决心和信心,提高公众消费信心,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防范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良好氛围。自今年“3·15”以来,陕西省各地持续开展了多次集中销毁侵权假冒商品活动及相关宣传活动。重点销毁消费者投诉较多、各界高度关注的侵权假冒商品,特别是食品、烟酒、妇幼用品、老年用品、保健品、书籍、音像制品、建材、汽车配件、特种设备、药品、铅蓄电池等重点产品。
 
食品具有品种繁多、流通快、消费人数巨大的特点,不少企业从食品生产经营中获得了较多的收益。如今,人力成本、原辅料成本和房租等成本升高,这些都给食品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利影响,食品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受到压缩。在这种情况下,广大食品企业更要沉着冷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中找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科学的好方法,以此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利润。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食品企业千万不要再靠仿冒同行商标、包装,或者以次充好来获得不义之财,因为这些不法行为很快就会被发现,而且面临的处罚将比以前更加严厉。